"); MsgBox.document.close(); MsgBox.print(); MsgBox.close(); }
浙中拍賣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打印】【關閉窗口

如何鑒定名人信札的真偽
2009/7/6 13:37:48


鑒定名人信札雖同鑒定書畫基本相同,但從某種角度講,信札鑒定的難度相對要大一些。信札一般不鈐印章,較少有名人題跋,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只取名字中末尾之一字,因此在辨認上有一定的難度。如張之洞致浙江巡撫廖壽豐之電文稿署洞字、王懿榮致小宇的信署榮字、楊度致旨微的信署度字等等。確定洞、榮、度三位名人的姓氏,除從筆墨上判斷,還應借助于信札的內容來辨認。如其中“洞”字款之電文稿,除了在筆墨上辨認之外,最后還是從內容上敲定為張之洞之文稿:一、文稿中注明電文拍發時間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八日,此時正是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內;二、文稿涉及的是有關江浙從湖南購運大米一事,而湖南屬湖廣總督管轄范圍,故浙江巡府廖壽豐呈請湖廣總督允發護照,以便將大米順利運出湖南境界。張氏答復允發護照,但事關從湖南購運大米,要求對方仍須事先征得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同意云云。上述文稿雖不足百字,但人事因果關系脈絡清楚,故“洞”字款即張之洞之簡稱是毋庸置疑的。

張之洞致浙江巡撫廖壽豐之電文稿

 

王懿榮致小宇的信

   在鑒定過程中最為棘手的是,當你拿到一份名人文牘,經過推敲也看不出多少破綻,此時則只能從文稿的內容上尋找答案。在這里,想起一段十年前的故事。解放前,有位老先生收藏了一冊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手稿,字體相似,原裱原裝,一看便知是幾十年前的舊冊頁。20世紀90年代初,這位老先生的后人托一位朋友到榮寶齋鑒定。榮寶齋的一位負責人看后,認為東西不錯,也很珍貴。為慎重起見,當即請正在榮寶齋鑒定書畫的啟功先生過目。啟先生認真反復過目后,不表示可否,只是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第二句:我以前好像見過康有為的萬木草堂藏畫目手稿的影印本。啟先生的兩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他暗示冊頁有疑問,但未明確表態;第二,為了證實他的疑問,對照影印本便可查實。后來,我們到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查閱了康氏手跡影印本,兩者一對照,內容上差別較大,冊頁只有八開,內容要比影印本少的多,而且字里行間也有差錯。這完全證實了啟先生說的,“人是活的”,可以仿造?梢,從內容上辨認真偽,有時是其他的辨偽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此外,從文字上亦可鑒別真偽。如果當你拿到一頁晚清或民國時期名人書札,出現不少錯別字,或者發現較多文字為只有改革后才有的簡化字,不用問,必是贗品無疑。

    其他鑒別依據

    信札的來源,或為出處,是鑒別書札真偽的另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如果是來自收藏大家的藏品,或者出自作者與出版社相互往來的信函并附有簽發單,或出自某文化事業單位大清理時處理的文牘,或出自文化名人晚輩之手的某著名文化人與同時期知名人士的來往信件等等,這些來源相對可靠,可信度也比較高。如去年某位著名文化人的后人一次拋出八九百通十分珍罕的名人書札,即便收藏者不太熟悉其中某些文化名人的筆跡,亦可放心收集入篋。此外,帶實寄封的信件,封面上的郵票、郵戳及人名,可以同信件本身印證,這也是比較重要的辨別真偽的依據。

    總之,能否準確地鑒別名人信札真偽,歸根到底就是“眼力”問題。所謂“眼力”就是鑒別真偽的能力。“眼力”來源于知識。因此,信札收藏愛好者首先要學習有關知識,不斷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才能搞好名人信札的收藏。


相關資訊
 
】【打印】【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C)金華浙中拍賣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金華市解放西路99號   電話:0579-82345127  
Email:2007zzpm2350435@sina.com   浙ICP備09096451號-2